联系我们   关于我们
本站关键词: 上海高复班 上海中复班 高考复读 高三复读 高中复读 三校生高复班 自主招生 综合评价批次 三校生高考
联系方式

 

微信公众号:上海高复

 

 

 

复读信息
复读文章
当前位置:首页 >> 复读信息
211大学生2次入狱,最终死刑,他用生命证明:没有规矩的家庭,是孩子的灾难
  发表时间:10/26/2022  点击:294 返回

 

01
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说:爱与规矩并行,才是最好的家教。

要我说,养孩子就如同放风筝,既要它飞得高,又要它不断线。

父母用爱奋力托举换得孩子“飞得高”,同时又要用风筝线约束他“不出圈”。

规矩,就是那根线。


从小不被这根线束缚的孩子,长大后很可能漠视规则,即便对法律也没有一颗敬畏之心。


“精英教育”让他飞得越高,就越容易在“断线”后,一头栽倒在泥坑里。


前不久,爆出211优秀大学生掐死女友被判无期,减刑出狱后再度杀人的新闻。


这个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后,被誉为“北京版孙小果”的凶手郭文思连同他的父亲,一起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

郭文思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,家里条件优渥,从小顺风顺水。


2002年,郭文思20岁,在北京工业大学读大二。


由于第一年成绩优秀,大二开学的第一天就当了班长。


作为家中独子,郭文思从小被全家人过度宠溺。


父母平日比较忙,对他疏于管教,没有告诉过他要讲规矩、守规则。


留给他最多的就是钱,所以在郭文思看来,什么都可以用钱摆平。


没有被正确引导、约束过的郭文思,从小非常骄纵跋扈。


在他的认知里,没有规则,也不会解决矛盾冲突。


这让他处理问题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,即使对待女友,发生矛盾时也会使用暴力。


在交往2年后,女友实在忍受不了暴力提出分手。


谈不拢的郭文思一时气上心头,抱着“宁愿得不到也要毁掉”的心态,直接把女友按倒在床,活活掐死了。


每次触犯了规矩界限后,父母都会帮他收拾残局,让他免于受罚。


这次也不例外。


因从小常替儿子收拾烂摊子有了“经验”,所以事发后郭文思父母思路格外“清晰”。


他们知道儿子杀人后在劫难逃,就开始为儿子“铺路”。


父亲先是陪儿子自首,又一次性筹集40万元补偿受害者家属恳求谅解。


而后来到郭文思学校,请求开具“郭文思在校表现优异”的证明。


庭审时为博得同情,母亲又对记者说,


“我儿子人缘特别好,他是个非常努力的孩子,毕业后本打算继续读研,他却找了工作,一心想挣钱供女友考研!”


郭文思从轻处理,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。


郭父人脉非常广,他想方设法“托人”、“打点”多名工作人员。


在大家的“共同努力”下,儿子当上质检员和监区班长,如此就顺理成章地拿到更多积分,加快了减刑。


从2007 年到 2018 年间,先后 9 次减刑,直到 2019 年刑满释放。


一个花季少女无辜被害,他却只付出了14年的代价,如此的崭新生活来得太容易。但是他却不思感恩、不知收敛,更没有吸取教训。


2020年疫情肆意,郭文思在超市排队结账时摘下口罩,被一位热心的大爷劝阻。


郭文思一拳把大爷打倒在地,又对其太阳穴一通乱锤。


可怜的大爷颅内出血,经医院全力抢救还是没醒过来。


在8个月自由生活后再次杀人,郭文思迎来了他人生的终局——被执行死刑。


郭父因行贿罪,被判有期徒刑7年,罚金40万元。


因为没有规矩,郭文思越过了法律底线,杀害两个人,最终也让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

看起来是两次意外的愤怒失手,但细细推敲起来,他的父母是难辞其咎的。


是父母从小到大对他的溺爱纵容,导致了他不知规矩和底线为何物,最终害人害己。

 

《家庭教育》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:


“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;没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;不放肆叫做规矩,不活泼叫做呆板。”

 

年幼时如果不给孩子立好规矩,等到他长大后再如何教育都是徒劳。


02

 

 

心理学家李玫瑾曾说,立规矩最好的时间段3-6岁,为什么要早立呢,因为立规矩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,越晚的话,他就会越反抗。

孩子上小学前,不满足他,顶多哭闹撒泼。


十几岁时,不满足他,他可能用自残威胁家长。


等到二十多岁以后,不满足,那么他可能无视法律、伤害他人。

 

那如果这个时间段错过了,怎么办?


我们只能“亡羊补牢”,但“未为晚也”。



01

“去中心化”的家庭,才会让孩子获得“边界感”


周国平说过:

“边界感是爱成熟的标志,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,都要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。”


有特别多“以孩子为中心”的家庭,对孩子从来不懂拒绝。


在爱的掩护下,父母用实际行为一次次地告诉孩子——无论你如何“熊”,我们还是会无条件包容你。


曾经,一条“10岁男孩大骂店员”的视频,引发了全网公愤。


男孩在书店里大声朗读英语,完全不顾忌别人在看书。


书店人员上前礼貌提醒,却被男孩指着鼻子大骂,


“信不信我抽你,我要投诉你!”


店员无奈,只好求助孩子妈妈。


没想到这位妈妈却敷衍了事,既没制止孩子大声朗读,也没对孩子的辱骂表示歉意。


只是一再强调,“他只是个孩子,你忙你的就行,别搭理他!”

 

每一个任性妄为的孩子背后,都站着一个“护犊子”的大人。


这不分青红皂白的“撑腰”,就像给孩子的一剂慢性毒药。


当孩子已经有了一些恶习,却不加以管教,还以“孩子还小,长大就好”为由,那么早晚有一天会酿成大祸。


所以在孩子成人之前,我们要教育他成为一个“有边界”的社会人。



02

有些苦要让他吃,有些责任要让他担


父母要在孩子 6 岁前,就要给他树立明确的规矩意识,让他知道犯错就要付出代价,也必须承担后果。


这并不是在故意为难孩子,而是让他在人生漫漫路上学会“先他律,再自律”。


之前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。


儿子问:如果我把枕头里的羽毛弄得满天飞,你爱我吗?


妈妈说:爱你,但你要负责把地上的羽毛收拾好。


儿子又问:如果我把画画的染料洒在了妹妹身上,你还爱我吗?


妈妈说:爱你,不过你要把妹妹的衣服洗干净。


妈妈回答爱孩子的同时,不忘强调: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承担它的后果。


很多家庭,父母不会让孩子承担什么,告诉他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,其余一概不用管。


如果有个随时替他收拾烂摊子的父母,孩子就学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那他就会不计成本地一直犯错。


当犯错成了自然,长大后再多的说教都成了耳边风,起不到实际效果。


人民网发布过这样一条视频,一位母亲与一个涉嫌电信欺诈的孩子正抱头痛哭。


视频中老母亲万分心痛地说,

 

“如果我教不了你,就只能让社会教你,社会教不了,那就公安局、法院来教你。”

 

这是教育的无奈。


你现在舍不得让孩子吃苦,给孩子立规矩,那么将来自然有人会替你教训他。


所以当孩子犯了错,父母一定不能帮他逃避,而要教会他自己承担。


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勇气,才是立规矩的意义所在。



03

在立规矩这件事上,更需要“言传身教”


如果你问我,这世上什么育儿技巧最有效,那就是父母的言行了!


因为教育的本质,是家长的一场自我修行。


如果家长一边给孩子立规矩,一边又成为规矩的破坏者,那孩子就会无视规矩的存在。

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无奈地抱怨,


“是给他定了规矩,可他又哭又闹又耍赖的,我也没办法啊!”

 

其实我们不是在单向地给孩子立规矩,家里所有的规矩,每一个成员都需要遵守,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。

 

当选南京“十佳家长”的艾莉回忆,有次带孩子去游泳。

 

游完之后,发现自己的凉鞋不见了。


孩子一脸天真地说:


“妈妈,别人把您鞋子穿走了,您也穿双别人的鞋子吧。”


可艾莉硬是光着脚带孩子走回了家,脚底全磨破了。


艾莉说:“喊破嗓子,不如做出样子,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,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!”


的确,有怎样的父母,就会有怎样的孩子。


因为孩子“正踩着你的脚印”向前走,他就是你的复印件。


为人父母,特别要注意自我修养,为孩子提供好的品格、原则和格局的影印原件。


家庭教育的终极使命,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。


能很好适应社会的孩子,通常有教养、温如玉。


这背后,父母给的规矩意识一定是到位的。


有规矩的家庭,对规则心存敬畏,会穷一时但终会发家,

没规矩的家庭,娇纵蛮横无视规矩,再富也会落得人财两空。


好的规矩,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!

 

有位教育学家说,“不要在该立规矩的年龄,着急跟孩子做朋友。”


为人父母,首先是要尽到管教子女的义务,其次才是和孩子成为朋友。


而“爱孩子”和“立规矩”也从来不是单选题,因为规矩与爱,本身就是一体的!


给孩子立规矩不管用时,要知道,爱才是根本所在。


真正的爱,也别忘了,前提是要有规矩。

推荐阅读

如何正确规划高中三年学习?
2023年上海高考网上报名超详细流程
成绩400分以下高考还有救吗?
 

上一条:2022年12月(第67次)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海地区11月3日开始报名!
下一条: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的22名上海选手,7为来自交大附中!
图片展示
上海教育门户 |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 |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 |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
    
本站关键词: 上海高复班 上海中复班 高考复读 高三复读 高中复读 三校生高复班 自主招生 综合评价批次 三校生高考
Copyright © 2022 上海高复网 联系邮箱:admin@shgaofu.org